境外投资备案的监管主体与职责


境外投资备案(ODI备案)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等),以投入货币或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的方式,获得境外企业的股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登记。这一制度是国家对企业境外投资进行监管和引导的重要手段,旨在规范境外投资活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本文将详细解析境外投资备案的监管主体及其职责。


一、监管主体


境外投资备案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商务部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管理局)。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我国境外投资监管的框架。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第六条,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境外投资主管部门职责,对境外投资进行宏观指导、综合服务和全程监管。其主要职责包括:



  • 制定和完善境外投资相关政策、规划和指导原则,为企业提供宏观指导。

  • 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备案管理,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境外投资政策和战略导向。

  • 参与国际投资规则制定,推动有关国家和地区为我国企业开展投资提供公平环境。

  • 建立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网络系统,方便企业办理备案手续和报告相关信息。


2.商务部


商务部及其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境外投资实施管理和监督。根据《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4)》第五条,商务部主要职责包括:



  • 审批企业境外投资事项,为符合要求的企业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 审查企业的投资主体资格、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

  • 指导和监督企业境外投资行为,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 提供境外投资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投资目的国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


3.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汇管理局负责监管外汇登记和资金出境的相关手续。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外汇管理局的主要职责包括:



  • 取消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和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两项行政审批事项,改由银行按照相关规定直接审核办理。

  • 通过银行对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实施间接监管,确保资金合规出境。

  • 审核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防止非法资金流动。

  • 提供外汇管理政策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外汇登记和资金汇出手续。


二、监管职责的具体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各监管主体如何履行其职责,确保境外投资备案制度的顺利实施呢?以下是对各监管主体职责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阐述:


1.发改委的职责实施


发改委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的备案申请,对投资主体提交的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境外投资政策、是否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是否涉及敏感行业等。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发改委将出具《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此外,发改委还负责推动海外利益安全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指导投资主体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


2.商务部的职责实施


企业在获得发改委的备案通知书后,需向商务部提交相关材料申请《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商务部将审查企业的投资主体资格、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补充材料或进行现场核查。经审核无误后,商务部将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3.外汇管理局的职责实施


企业在获得《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和《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后,需到外汇管理局办理外汇登记手续。外汇管理局将对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进行审核,确保资金合规出境。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在银行完成外汇登记手续,并进行外汇资金的汇出等操作。外汇管理局还负责对外汇登记实施间接监管,确保资金流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三、结语


境外投资备案制度是我国政府为了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外汇管理局作为境外投资备案的监管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协作,确保了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在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投资项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政府也应继续完善和优化境外投资备案制度,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粤ICP备2024319927号-1
深致远咨询-专业ODI备案服务商
深致远咨询-专业ODI备案服务商